返回首页 | 用户注册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新闻 > 建设信息 > 振奋人心|基建项目加速复工 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
建设信息

振奋人心|基建项目加速复工 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

时间:2020/3/3 9:53:21 来源: 点击次数:1845
振奋人心|基建项目加速复工 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


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,基建再次成为当下稳增长利器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成了为数不多的利好行业。近一周来,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,发布政府投资项目,推动重大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复工。


例如,南京近日就公布了2020南京市政府投资计划225个A类项目,年度计划投资586.7亿元。计划项目包括建成长江五桥、浦仪公路西段2条过江通道,推进地铁5号线、地铁7号线、地铁1号线北延、宁句轨道交通建设等工程建设,全面展开地铁6号线、地铁9号线一期线路施工,续建儿童医院广州路院区改造等。

受专项债规模扩大、新建项目增多、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等多重利好影响,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,基建企业新增订单、营业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都将呈现高增长。

基建投资加码,此番盛宴如何买单?

基建投资作为“稳增长”的重要手段,提供了稳定内需的储备力量。过去几次“基建潮”都为拉动经济发展、托底经济增速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如今,我国的城镇化率刚刚突破60%,在基建上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,继续开动基建依然是托底经济增长的合理举措。

但是,与过去几次情况不同的是,如今我国的政府债务率处于一个比较高的阶段,在这样的情况下,基础设施投资还能持续吗?

中央牵头,地方加码

当前,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始加码。经国务院批准并向全国人大备案,财政部提前下达35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额度12900亿元。1月份,26个地区组织发行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148亿元,占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总规模的55.4%,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。

从资金投向看,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。主要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870亿元;铁路、轨道交通、机场、收费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2060亿元;医疗卫生、教育、乡村振兴等社会事业1203亿元;农林水利、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1015亿元。从期限结构看,长期限占比大幅提升。10年期及以上占当月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85.9%,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,其中10年期3414.9亿元,占47.8%;15年期1213.6亿元,占17%;20年期621.6亿元,占8.7%;30年期885.2亿元,占12.4%。

根据专家测算:2020年基建融资增速为11%,较2019年的5%明显回升;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至8%~9%左右。

振奋人心|基建项目加速复工 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

在地方政府方面,政府对于基建融资的政策倾向可以简单概括为“开正门、堵偏门”。一方面,政府通过增加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额度等方式来为基建提供资金。另一方面,也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核查监管,通过资管新规收紧了非标融资,堵住地方政府的违规举债通道。据测算,2020年基建专项债预计将撬动2.2~2.4万亿左右的基建投资,落实到2020年当年的投资额或为1.5万亿左右,对2020年基建的拉动或为7.8%~8.5%。

基建投融资模式的悄然改变

2019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果:专项债没能拉动基建投资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前面我们提到政府的“开正门”,即2019年以来国务院允许地方政府将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,并扩大项目范围、下调部分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。同时也提到了“堵偏门”,即规范隐性债务。

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范围较广,除正规的举债途径外,凡是财政资金偿还、担保的债务均属于隐性债务,包括有政府信用的担保的PPP、政府基金、政府购买、城投债、城投平台贷款等。据IMF测算中国2018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达30.9万亿,远超过当下的地方债发行余额。

在过去几轮的基建周期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扩张,由于很多基建项目偏公益性,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债务支出,一般是地方政府通过PPP、政府基金、结构化产品等方式,将隐性负债用作资本金;或者是为社会资本提供隐性担保。相比地方债等正规性的举债方式,隐性债务对于基建投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。而越来越严厉的隐性债务核查,限制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途径;终生追责的原则下,举债意愿也大幅下降,这对于基建投资是较强的约束。当前政府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,由此产生了思维上的转变:维持当下的政府债务率,不再依靠地方政府举债建设。

地方政府面临隐性债务排查和监管压力,是制约基建的其中一个核心因素,导致配套意愿不足。因此,“正门”的资金增量难以弥补“偏门”的融资收缩,导致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的作用被高估。

不再依靠地方政府举债建设,拉动经济还需市场化

振奋人心|基建项目加速复工 2020年基建投资将高位运行

许多专项债项目只是从政策性贷款、政府性基金预算、融资平台等模式改为了发行专项债,并没有创造新的需求,自然也难以得见基建的大规模推进。从本质上来说,专项债是将过去许多表外债务进一步合规化,解决地方隐性债务压力,也是降低融资成本,拉长融资期限。当下政府表内资金重点解决的,仍然聚集隐性债务与补短板。


专项债规模看似庞大,但真正分配到每个区县,实际寥寥无几,其主要作用还是保障政府的正常运转,以及完成最基本的托底投资。真正想要拉动经济,需要的依然是市场化措施。“不再依靠地方政府举债建设”并不等于脱离政府,而是基建项目投融资模式的转变。


由此,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基建投资的市场化改革,将原本由政府直接投资的项目采用各种市场化模式进行。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政府债务率,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市场化提升基建领域的投资效率。


因此,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在环保、市政、交运等领域,许多企业通过特许经营、PPP、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参与到基建投资中去;政府则为企业提供收费权、缺口补贴、政府付费等回报。


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基建大国,却因基建设备非标准化等因素,大量设施难以物尽其用,据估算,每年有价值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浪费,这笔“沉睡财富”亟待“唤醒”。 既然土地可以金融化,那么基建形成的庞大资产同样可以金融化。实际上,针对有现金流的基础设施,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金融化的。比如,基于基建资产发行ABS、ABN。再比如仿照房地产REITs的形式建立基础设施REITs,都是将基建资产金融化的良好措施。


结语


专项债的本质仍然是政府调控地方财政的工具,专项债也仅仅是救场,而非拯救地方经济的灵丹妙药。我们不难发现,专项债与市场化项目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,专项债的弹性在于维稳与救场。真正想要看到基建投资与经济的起色,依靠的还得是市场化。


资料参考:

1.《疫情过后,基建投资还能持续吗?》---肖光睿、杨晓怿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【微信公众号:PPP知乎】

2.《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将有明显回升》---西南证券研究报告

3.《如何看待2020年基建投资?》---姜珮珊、李波 海通固收
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
下一篇:中原最大地下管廊工程开工
下载附件:暂无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
网站制作:恒昊互联网络 版权所有: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混凝土杂志编辑部   备案号:辽ICP备06007609号-1

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314号


单位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  电话:024-81978465    投稿邮箱:hntbjb@vip.163.com    网址:www.hntxh.org